氢能汇对2025年7月份国家及地方氢能政策进行了梳理,共36条。其中,国家政策6条,地方政策30条。
2025年7月国家政策
国家政策:6条
7月值得注意的是,国家发改委等三部委发布的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中提到,探索氢电耦合开发利用模式。探索氢能、生物质等替代化石燃料和原料。优化园区基础设施规划设计,系统推进电力、热力、燃气、氢能、供排水、污染治理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改造。
在绿色金融支持方面,央行下发支持目录,其中涉及氢能产业的有15项,分别是绿色船舶制造(不含造船厂建设)、工艺改进和流程优化、废气回收利用装备制造、废气回收利用、生物质能利用装备制造、氢能“制储输用”全链条装备制造、氢能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及多能互补工程建设和运营、充电、换电和加气等设施建设和运营、城乡客运系统建设和运营、绿色民航、绿色船舶贸易、废气回收利用装备贸易、生物质能利用装备贸易、氢能“制储输用”全链条装备贸易。
在标准方面,国家能源局下达10项氢能标准,均要求完成年限在2027年。
2025年7月地方政策
地方政策:30条
涉及省市有:北京、云南、重庆、湖南、海南、山东、山东青岛、四川、四川成都、湖北武汉、安徽宿州、陕西咸阳、浙江湖州、浙江嘉善县、贵州六盘水、新疆昌吉州、贵州六枝特区、江西南昌、内蒙古察右中旗、广东、广东广州、广东坪山区、广东佛山南海、广东广州市黄埔区、广东德庆县25个地方。
本月值得注意的是,在氢能产业规划方面,广东广州、湖北武汉、贵州六盘水发布相关文件。
其中武汉市指出,力争到2027年将武汉市打造成为氢能产业创新研发、装备制造、示范应用协同发展引领区,形成全国重要的氢能装备中心、重要氢能枢纽城市。
同时,创建6个省级及以上氢能产业创新平台,突破氢能产业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5项,质子交换膜、膜电极、电解槽、电堆、液态储氢、掺氢/氨燃烧等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形成6项以上国家示范产业标准和规范,氢燃料电池及汽车研发与应用在国内保持领先地位。打造沿三环线、四环线加氢环线,全市建成加氢站20座。推动氢能在交通、工业、能源等多领域应用,燃料电池汽车突破2500辆。
六盘水市明确,鼓励在市政环卫、冷链物流、综合货运等领域逐步推广使用氢燃料电池车辆。对氢能车辆在六盘水市范围内高速公路通行费用,按照发票面额10%予以补助,单车每年不超过0.5万元;积极争取省级对通过省内高速公路的氢能车辆减免通行费。
氢能补贴方面,佛山市南海区要求,2025年度,对于加氢价格符合广东省燃料电池汽车应用示范城市群政策要求的加氢站,按18元/kg补贴单价标准上限给予运营企业加氢补贴。2025年度,为加快推动多种商业化场景应用,解决车辆加氢不便问题,对具有自营业务,同时符合相关安全技术规范并完成审批流程的自用撬装式加氢装置,按10元/kg补贴单价标准上限给予运营企业加氢补贴。
氢燃料电池汽车方面,值得注意的是,成都市以“揭榜挂帅”方式稳步推进氢燃料电池商用车示范推广工作,2025年分两批次推广1000辆氢燃料电池商用车。
在零碳方面,山东省发文称,积极发展氢能,推进工业副产氢、可再生能源制氢等模式,探索绿氢、绿氨等未来能源应用方式,推进“风光氢氨醇”一体化开发利用,建立“电、热、冷、汽、氢”多能互补的能源供应系统,持续推进园区用能低碳化。探索风光+氢储能一体化应用模式。
此外,还值得注意的是,四川省在未来产业实施方案中指出,充分发挥四川省可再生能源和装备制造优势,推动氢能“制储运用”一体化发展。开展电解水制氢、光解水制氢、工业副产氢等成套设备研制,鼓励加大研发投入,降低制氢成本??构烫?、深冷高压、有机液体等储运装备研制,着力构建高可靠、低成本储运体系。推动氢燃料电池、氢能重卡、氢能轨道交通等产品研发,加快商业化应用进程。
政策资料包
关注氢能汇(微信号:h2-2005)公众号回复“7月氢能政策”并按格式预留信息单位名称+姓名+职务+手机号+邮箱我们登记后会将政策资料包统一发送邮箱感谢您的关注与配合!
扫码咨询
参考资料:各地政府官网
来源:氢能汇